体育项目掷鱼雷,体育项目掷鱼雷***

交换机 2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体育项目掷鱼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体育项目掷鱼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德国曾经不远千里迢迢用潜艇为日本送去了MG42通用机枪的图纸,日本为何没有制造呢?

德国曾经不远千里迢迢用潜艇为日本送去了MG42通用机枪的图纸,日本为何没有制造呢?

如果要评选一个二战中最让盟军士兵们恐惧的武器,MG42通用机枪是德军不得不提的一个大杀器。

MG42通用机枪诞生于二战爆发的1942年,是一款可以更换多种用途的通用型机枪。

体育项目掷鱼雷,体育项目掷鱼雷视频-第1张图片-启炉虎扑体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使用轻机枪的枪架,那这款机枪就可以拿来当作轻机枪使用。

如果使用重机枪的枪架,那这款机枪也可以发挥出碾压大多数重机枪的威力。

要是把这款机枪给安装在坦克上的话,那这款机枪也可以轻易的化身成为车载机枪,并不会因为用途的更换而产生任何的不适应。

体育项目掷鱼雷,体育项目掷鱼雷视频-第2张图片-启炉虎扑体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凭借着它那每分钟最快1500发如同钢铁洪流一般倾泻而出的极快射速,以及无论是在零下40度的严寒地带还是在酷热无比的沙漠地区都丝毫不影响使用的强大适应性,这款机枪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德国在二战中的最大杀器。

而且这款机枪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那就是它非常省材料。

在德军制造出这款机枪之前,全世界各个国家制造机枪都非常费材料,每制造一把机枪,都要使用一块硕大的金属块制造。

体育项目掷鱼雷,体育项目掷鱼雷视频-第3张图片-启炉虎扑体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每一块金属块制造机枪都会有3/4的多余材料被空余出来,由此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还有以往机枪工序的繁琐,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这种种问题对于战争局势非常紧张的二战来说,是非常影响战争推展的。

就MG42机枪的射速,每分钟1200发,日本会用才怪嘞。

日本人在步兵班组武器上可是出了名的抠门,属于多一分钱都不想掏的主。反正陆军马鹿都是自费武士阶层,关键时刻有大无畏精神就行了,精神力比武器强百倍,可以反坦克打军舰。为了省钱,日本人搞出了个能打***弹打轻机枪——大正十一年式(就是俗称的歪把子),为了兼容***弹,搞出了弹斗供弹,卡壳率奇高,装弹还费劲(得5发弹夹一个个往里压,一次能压30发)。付出这么大代价就是为了***机枪共用一种***,减少后勤压力和研发制造成本,说白了还是省钱。拜这种设计思路所赐,大正十一年式的实际射速达到了惊人的...120发/分(理论射速500发/分)。所以抗战初期日本轻机***被国军用捷克式给社保了。

所以你琢磨,这样走穷陆军,富海军路线的国家,可能用这么高射速的机枪吗?就算是工业生产能力很高的德国,在手册中也明令禁止将MG42的标准250发弹链一次打完,如果是50发弹链,一分钟之内不得超过七条的射击,以免枪管寿命大幅简短,且减少枪管过热卡弹的发生。

MG42***用反冲后座操作滚轮式枪机进行***操作,并且***用短行程反冲后座行程与枪口增压器加强枪机的运作速率,这与日本已知的任何一款机枪原理都相去甚远,可以说日本毫无这类机枪的研发经验。就算把图纸给过去了,没有德方人员指导,也未必能搞出个合格产品来。

不过话说回来,德国人在通用机枪上的优良设计思路倒是很值得借鉴。MG42这把枪非常轻便,裸枪只有11.57kg,带三脚架作为重机枪使用时也只有32kg。相比之下日本自己的九二式重机枪带三脚架重达55.3kg,确实是太过笨重了,机动起来十分不方便。在中国战场面对机动能力更差的国军还好,在太平洋战场就是等着被暴打(事实上也确实是防守情况比较多)。

九二式也是30发供弹板,重就不说了,火力持续性也差

德国和日本在二战进行了多次潜艇交流,主要是交换矿石和武器技术。比如在42年,日本潜艇送给德国3300磅云母、1542磅虫漆,以及九一式航空鱼雷的图纸和一架E14YI水上飞机等物资。

德国回赠了一套防空雷达图纸、蔡司光学仪器,工业钻石和密码机。但是从42年-45年,日德潜艇运输,都没有看到有MG-42机枪的记载。

毕竟日德运输主要以重要矿石,比如铀,工业钻石。重要武器系统,比如雷达,鱼雷,战机发动机为主要目标。机枪实际上,不是双方重点关注的武器。

从MG-42机枪来说,实际上也不是日本陆军最急需的武器。日本陆军在二战后期最看重的是,飞机,船,喷进炮和火箭筒。也就是可以阻挡美国舰队和轰炸机的战机,可以运输人员物资的运输船,可以反登陆的喷进炮和可以打坦克的***。

机枪只是根本达不到优先级,从性能和后勤能力来说,MG-42机枪实际上,也不适合在炎热的太平洋岛礁作战的日军。首先是,MG-42机枪的优点是射速快,缺点是容易过热。在苏德战场都需要频繁更换枪管,到了炎热的太平洋岛礁,这个缺点就会放大。

另外,美军在太平洋跳岛,首先就是选择守军相对最弱的,其次就是彻底封锁这座岛礁。后果就是日军任何补给也无法跨越大洋运输进来。以冲绳战役为例子,就日本步兵储备的那10个基数***,以MG-42机枪的射速,恐怕2,3天就会打光***了。那么后面的3个月怎么坚持呢?

送图纸这事儿反正天知道真***,英文网站查不到相关资料,到是国内有些自媒体有说德国人送给日本人MG42的图纸,不过这个也先不管了。就当有吧

我想说的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步兵战术、工业技术等一整套完善的体系。

我也就从这两个方面去说好了

步兵战术:

以步兵班为例,日军不像西方当年那么强调轻机枪的火力压制能力。因为***相对的匮乏和后勤补给的机械化程度不高,而且整个中国战场地域广阔,无法将机枪这类需要消耗大量***的***作为压制主力。

而是普遍***用步兵的迂回突击,遇到敌方火力点习惯于使用掷弹器解决。而且他们当时的歪把子机枪讲究的也是精度,而非像德国一样讲究泼水压制。

战时工业:

日本当年的工业水平比我们确实是高出一个量级,但和苏美德这类工业化程度差很多。比如MG42是大量使用冲压件的机枪,而冲压虽然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和时间,但是初期设备的投入成本是很大的。

“***的电锯”在欧洲战场上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作为MG34通用机枪的改进版,MG42虽然在材质上和射速等有些差别外,其余都继承了MG34的优点。

虽然射速上比不了MG34,只能1200发每分钟,但是这东西胜在数量多啊。

比起MG34通用机枪,MG42那是威名远扬。虽然MG34性能各方面都稳压MG42,可是就是太费料太费钱。就算德国家大业大也抵不住几十万几十万的配置吧。更何况后期德国***也是越发紧缺哪还有那个闲钱去生产,搞个像样的MG42交差就行了。

同为***国家的日本虽然在亚洲作威作福,可是随着盟军的越发强大。***阵营开始后继乏力,德军在欧洲节节败退。日军在中国进攻受阻,还要分兵太平洋抗衡美国。为了让日军稳住美国,德军决定向日本输送高科技武器。

像题主所说的输送MG42通用机枪,那最起码也得是1942年以后才能发生。而德国派遣潜艇输送物资科技之类的事也是1943年才发生的。但是并没有从相关资料中找到德国曾向日军送去过MG42图纸。

前面也说了德军MG42***用了金属冲压技术,这在世界***发展史上都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不仅效率高而且造价还便宜。这让英法美都发出来惊叹:***还能这么制造啊。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德国已经领先他们这么多了。

连英法都发出这样的感叹,更别说日本了,日本都是小作坊生产零件,估计他们就算看见MG42的设计图除了能发出这样那样的感叹外,其余什么也做不了。况且没有德方的指导,日本想要捣鼓出一个合格的MG42免不了费一番苦功夫。

而日本现有的***体系完全够他们征服还是以农业为主的亚洲国家,比起机枪,日军还是更为迫切的需要坦克、飞机和大炮来抵御美军的入侵。况且就算日本技术达到了制作MG42机枪的条件,可国内的***条件允许吗?

早期还可以通过美国交易获取战争***,再加上从中国东北掠夺了大量***,所以日本前期并不缺乏战争***,但是1943年以后,日本国内经济一片萧条,甚至在美军的封锁和轰炸下,连食物都是非常紧缺的存在,更别说一些战略物资了。

MG42的高射速意味着就是高消耗,毕竟这十分符合欧洲国家的火力压制需求,而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来说,他们只有重机枪是火力压制,轻机枪只需要担负起冲锋枪的任务就行。毕竟***在他们眼里全都钱啊,用一颗少一颗。在他们眼中勤俭才是王道,只有三八大盖符合他的国情。毕竟连冲锋枪都不舍得用的日军怎么可能使用MG42这种吞弹怪兽。就连家大业大的德国,也是严令禁止士兵一次性打光一条弹链。一方面是节省***另一方面则是避免枪管过热受损。

这就要求日本在克服完了技术问题之后还要将原本使用7.92毫米的毛瑟弹改成6.5毫米的有坂***弹,或者大量生产7.92毫米的毛瑟弹,这就无疑增加了日军后勤的压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体育项目掷鱼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体育项目掷鱼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机枪 日本 德国